English

日本的支柱产业

1999-07-09 来源:光明日报 蒋道鼎 我有话说

战后以来,日本不仅每10年制定一次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这一时期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确定不同的支柱产业,以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在战后最初10年的经济复兴时期,提高生产力是日本面临的最优先课题,为此,日本不仅把在当时对其他产业起基础作用的煤炭开采作为支柱产业,同时还将被称为“工业粮食”的钢铁作为第二支柱产业,并制定“煤炭钢铁超重点计划”,通过“倾斜生产方式”投入大量资金。当煤炭生产力基本接近战前水平之后,又着力发展钢铁生产。当时,作为钢铁产品原料的生铁是由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两家钢铁公司垄断的,这两家公司若拒绝供应生铁,其他钢铁公司就无法维持生产,这一状况严重地制约了日本钢铁产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日本通产省通过提供资金、税收优惠、增加外汇配额等方式积极支持川崎制铁公司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高度自动化设备,在千叶县建立了超大规模的钢铁厂,从而大大提高了日本钢铁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到1961年,钢铁成为日本出口量最大的产品。到1973年,日本粗钢产量达到1亿2000万吨,超过了美国,仅次于当时的苏联,成为世界第二钢铁生产大国。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钢铁工业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进入70年代,正当日本大力发展重化学工业尤其是石油化学工业时,日本又提出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当时有人认为,尽管日本的钢铁工业实现了赶超世界钢铁大国的目标,但在汽车领域,无论如何努力也赶不上欧美国家,从而对发展汽车产业采取消极态度。但通产省认为,汽车工业作为高度综合性产业,具有带动其他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巨大波及效果,也是反映日本工业水平的一面镜子,从而把汽车工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扶持。为此,日本派遣大批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此后不久,日本汽车迅速扩大了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进入70年代以后,汽车产业取代了钢铁产业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

正当日本汽车宛如倾盆大雨袭击欧美市场时,家用电气作为日本新一代支柱产业又冲出日本,冲向了世界。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产业迅速扩大。1997年日本信息产业生产总值达111.1万亿日元,其附加值也达47万亿日元,超过了传统产业建筑业。目前,因特网利用人数已达1700万,企业之间通过因特网进行的电子商务总额1998年已达86000亿日元。信息化技术的进展,因特网的普及和通信服务的日益多样化,不仅将改变日本的产业结构,创造新的需求,提高社会效益,增加新的就业机会,而且必将增强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信息产业作为新的战略产业在日本日益受到重视。

日本支柱产业的发掘和发展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日本政府不仅根据时代和国民需求的变化提出确立新支柱产业的设想,并设立包括产业界、学术界、新闻界和消费者代表在内的“审议会”进行充分研究和讨论,以吸收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反映国民的意向,在此基础上形成法案或政策。此外,日本政府不仅通过“行政指导”直接对企业进行干预,确保支柱产业顺利发展,还按不同行业设立行会组织,行会组织既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桥梁,也在行业内部进行协调,并就本行业的发展趋势、生产状况、技术开发等进行调查和指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